1909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月7日(陰歷十二月十六日),生于河北省香河縣河北屯鎮(zhèn)石莊一農(nóng)家,有一兄一妹。祖父張倫,是典型的北方農(nóng)民,于1919年冬病故,74歲。父親張萬福,行二,性格直率暴躁,好客好賭博,能寫恭整楷書。母親藍氏,沉靜,和善,明理,性隱忍,能吃苦,其性格對張中行影響很大。兄張璞,字一真,長張中行五歲,有天資,在家鄉(xiāng)讀完初小4年后至縣城讀高小3年;又考入位于盧溝橋的順天西路廳師范(京兆師范學校前身),畢業(yè)后,回香河縣城教書,歷任校長、教育局局長。其經(jīng)歷對張中行的人生選擇影響頗深。
1931年(23歲),6月,從通縣京兆師范學校畢業(yè)。7月,考取北京大學文學院,入讀中國語言文學系。是年8月,結識楊成業(yè)(楊沫)。楊時年十七歲,反對包辦婚姻離家謀獨立,托人請張中行謀至香河縣立小學教書,書信往來定情。在北大期間,張中行熱衷學問,大量購書,生活儉素。廣泛閱讀中國古典作品,受北大自由、寬容的濃郁學術風氣熏陶,在治學上追求懷疑和追根問柢,畢業(yè)前后確立志向探討人生哲學。
1932年(24歲),春,楊成業(yè)(楊沫)由香河回北京,與張中行在北京沙灘銀閘北口路西大豐公寓賃房而居。張中行求學窮困,楊仍出去工作,二人常因瑣事爭吵。五十年代發(fā)表《青春之歌》時署名“楊沫”。
1935年(27歲),北大畢業(yè),將原名“仲衡”改為“中行”。8月,至天津南開中學教語文。
1936年(28歲),與楊沫分手。9月,至保定私立育德中學教書。12月與白洋淀大北流村李芝鑾在京成婚。
1978年(70歲),11月17日,落實政策,恢復退休待遇。
1979年(71歲),1月15日回人教社工作,主編《古代散文選》下冊,并寫附錄《文言句法的一些特點》(上、中冊談字詞也是張寫)。
1982年(74歲),完成《文言津逮》, 9月,寫成《負暄瑣話》的第一篇《慶珍》。
1983年(75歲),3月,《文言文選讀》(第二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4月,開始在《中學語文教學》連載《作文雜談》。4月,應呂叔湘先生之請,編《文言讀本續(xù)編》。
1984年(76歲),5月,《文言文選讀》第三冊完稿,6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段难越虼酚筛=ń逃霭嫔绯霭妗D甑?,《負暄瑣話》完稿。7月,《作文雜談》結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9月,《佛教與中國文學》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5年(77歲),開始組織編寫《文言常識》,寫作《文言和白話》。7月,《關于學文言》刊于該月出版的《語文論集》。年底,張中行與楊沫在北師大小紅樓最后一次見面。
1986年(78歲),7月,《文言和白話》完稿。9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負暄瑣話》。
1987年(79歲),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授予“特約編審”的稱號。3月,動筆寫作《禪外說禪》。
1988年(80歲),4月,《禪外說禪》完稿。4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言和白話》?!段难宰x本續(xù)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文言常識》。夏,寫作《順生論》三個題目,與原寫成的九個題目構成《順生論》第一分“天心”部分。8月,寫《彗星》一篇,遂開始寫作《負暄續(xù)話》。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九十周年,寫《懷疑與信仰》,提出:一、不信任何權威,二、有所知,都要問個所以然,才比較靠得住。
1989年(81歲),5月,《負暄續(xù)話》完稿。10月,開始寫作《詩詞讀寫叢話》。
1990年(82歲),7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負暄續(xù)話》。
1991年(83歲),3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禪外說禪》。4月,開始寫《順生論》第二分。
1992年(84歲),3月,《文言常識》由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繁體字版。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詩詞讀寫叢話》,其后附詩詞集《說夢草》。5月,《順生論》完稿。暑期,由弟子范錦榮協(xié)助,編《談文論語集》,交付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3年(85歲),年初,就錢穆《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否定古代封建帝王專制,寫《關于吾師》,發(fā)表于《讀書》雜志第二期。8月,寫《讀〈漢書·蘇武傳〉》刊于《讀書》第8月號。9月,《順生論》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書前列《我與讀書》長文作為代序,系統(tǒng)回顧了一生讀書治學經(jīng)歷。此書為張中行最重要的人生哲學著作。傳入東瀛后,被日本漢學家波多野太郎譽為“一部中國當代《論語》?!蹦甑?,《負暄三話》完稿。
1994年(86歲),1月15日,動筆寫作《流年碎影》。6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負暄三話》。5月,改定《談文論語集》由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6月,《文言津逮》繁體字版更名為《文言漫步》由香港三聯(lián)書店出版。7月,《說八股》(與啟功、金克木合著)由中華書局出版。
1995年(87歲),1月,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作專訪。《留夢集》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出版。4月,《張中行選集》(范錦榮助編)由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6月,《張中行作品集》六卷,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12月2日,楊沫去世,張以思想和感情都距離太遠未參加遺體告別儀式。年底,患支原體肺炎,住解放軍305醫(yī)院。
1996年(88歲),1月,寫作長文《評歷史人物的標準問題》,達一萬五千字,為晚年重要文字。后收入《散簡集存》、《民貴文輯》?!渡S茏哉Z》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3月,《說夢樓談屑》(徐秀珊編)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啟功先生題簽?!吨袊兰o散文精品˙張中行卷》(王華、喬繼堂編選)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8月,《張中行近作集》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9月《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張中行卷》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1月,《流年碎影》完稿。徐秀珊女士助編《張中行自述文錄》之下卷《留夢集》?!稄堉行猩⑽倪x集》(孫郁編,“百花散文書系”)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7年(89歲),1月,《張中行自述文錄上卷˙寫真集》(范錦榮編)《張中行自述文錄下卷˙留夢集》(徐秀珊選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5月,《流年碎影》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999年(91歲), 2月,詩詞集《說夢草》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月4日“慶祝張中行九十壽誕暨《說夢草》首發(fā)式”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與會者啟功、鐘敬文、王世襄、郭預衡及各界友好近百人,啟、鐘、王三位分別發(fā)言,張致謝詞。10月,主動編纂可作為“《順生論》外編”的《望道雜纂 》,交付群言出版社。11月,因勞累于復印資料途中患腦血栓,住安貞醫(yī)院,隨后轉(zhuǎn)入解放軍305醫(yī)院。此后即輟筆。12月,《張中行散文》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3年(95歲),5月27日,老伴李芝鑾去世,享年96歲。 “非典”期間,張中行與老友啟功先生等應邀為抗擊“非典”題詩。
2006年(98歲),1月7日,在醫(yī)院與全家三代及友人快樂度過98歲生日。2月24日,在北京解放軍305醫(yī)院逝世。3月2日,在八寶山公墓竹廳舉行送別儀式并火化。骨灰安葬于萬佛園公墓。3月,《順生論》《禪外說禪》由中華書局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