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演繹——京徽畫院成立8周年暨郭慶志山水作品展在北京一耕美術館盛大開幕
6月4日,山水演繹——京徽畫院成立8周年暨郭慶志山水作品展在北京一耕美術館盛大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郭慶志先生近期創(chuàng)作作品130余件,是郭慶志先生山水藝術創(chuàng)作與研究的階段性總結,期望通過對郭慶志先生山水畫個案的研究,呈現中國傳統山水精神在當代多元藝術語境下的價值重構與圖式嬗變,充分展現藝術家在不同語境下的思考與應對。更本著一種開放、包容的學術精神聚焦中國當代山水畫,深入思考中國當代山水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新課題。同時在推廣郭慶志先生的美學傳承、語言體系基礎上繼續(xù)弘揚中國山水繪畫的精神。為新時代文化語境中的“中國畫現當代發(fā)展轉型”和“中國式的繪畫體系”構建提供個案參照,積極開拓中國畫的新境。
一耕美術館開館以來,踐行以學術引領展覽,借展覽促進學術,希望通過學術與展覽的相輔相成而成就更多的可能。積極探索書畫產業(yè)新模式,為書畫產業(yè)繁榮貢獻力量。同時也試圖通過美術館這一個展覽平臺,搭建藝術與市場的橋梁,推介具有學術價值的藝術作品和富有潛質的新生代藝術家。在突出時代精神的同時,強調堅守中國正統的文脈傳承。彰顯的中華審美風范的正大氣象,表現新時期的人文精神風貌和文化精神,積極開拓中國畫的新境界。
中國山水畫寄托對天、地、人和的認識及藝術化的表達方式,追求至靜至遠,調和天人。古以“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蘊含著很高的東方哲學與美學理念;當代的山水畫從文人雅士自娛的小天地,邁向謳歌新時代、新氣象,反映現實生活的大境界。當今中國畫壇在兼容并包的美術生態(tài)下,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空間進一步拓展,觀念、表達等愈發(fā)多元,山水畫畫壇呈現出繽紛多彩的面貌,名家輩出。
2023年3月29日,“水墨敘說”系列展覽(山水篇):“澄心明境”·中國山水畫名家學術邀請展盛大開幕。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前輩、中堅、新秀共聚一堂,共襄一場好山好水的雅會。并特別邀請榮寶齋副總經理、榮寶齋畫院院長、國家畫院研究員、著名山畫家、學者唐輝先生作為學術主持并題寫展標。在唐輝院長的學術指導下,展覽組委會共遴選邀請60余位在山水畫領域卓有成就的畫家參展。
在“水墨敘說”系列展覽(山水篇)圓滿舉辦的基礎上,本月,我們繼續(xù)推出山水畫名家的個案研究系列展覽“山水演繹——郭慶志山水作品展”。郭慶志先生作為當代山水畫領域卓有成就的畫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此次展覽展出的這批作品兼具傳統性、學術性和時代性,值得深入關注和研究,我們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鮮明的語言和面貌,感受到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始終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核心思想,那就是通過自己極其詩意化的山水畫語言表達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表達中國人對“天地人和”的理想追求 將個體哲思與詩意追求同時代生活、社會歷史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轉化相結合,以‘我’觀照外物,更加有意識地加強作品中的人文屬性,精神訴求。
同時此次展覽也是我們策劃團隊推出“藝道初心”當代中國畫名家個案系列研究展中的重要一場邀請展。本次展覽策劃圍繞郭慶志先生和他的藝術實踐展開:學術體系梳理、推廣,畫冊出版,展前學術專題訪談,展覽組織策劃呈現、展覽作品市場推廣、以及今天的展后學術論壇等幾方面工作。
期望通過對郭慶志先生山水畫個案的研究,呈現中國傳統山水精神在當代多元藝術語境下的價值重構與圖式嬗變,充分展現藝術家在不同語境下的思考與應對。更本著一種開放、包容的學術精神聚焦中國當代山水畫,深入思考中國當代山水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新課題。
同時在推廣郭慶志先生的美學傳承、語言體系基礎上繼續(xù)弘揚中國山水繪畫的精神。為新時代文化語境中的“中國畫現當代發(fā)展轉型”和“中國式的繪畫體系”構建提供個案參照,積極開拓中國畫的新境。
開幕式上:
展覽開幕式由本次展覽策展人、一耕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邢之先生主持,本次展覽聯合出品人、北京京徽畫院執(zhí)行院長、內蒙古安徽商會原會長杜 林 先生、中國美協藝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副編審賀絢絢 女士、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福建大學博士生導師林容生 先生、中國文史館書畫研究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原常務副會長兼駐會秘書長蕭玉田 先生、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教授于 洋 先生、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明 先生、本次展覽總策劃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導師劉懷勇 先生、本次展覽出品人、一耕美術館館長、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產業(yè)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陳一耕 先生依次致辭。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安徽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京徽畫院常務副院長郭慶志先生致答謝辭,
展覽主辦單位、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黨工委副書記許勝永先生宣布展覽開幕
安徽省美協原主席楊國新先生因為工作原因不能親臨開幕式現場,專程發(fā)來賀信:
郭慶志先生是近些年來我國美術界涌現出的一位優(yōu)秀的山水畫家,他也是從安徽走出去杰出畫家的代表。作為他的老朋友,這些年目睹慶志先生藝術的進步和發(fā)展,以及他所取得的藝術成果,真的由衷的為他高興。
他是一位勤奮而又善于思考的畫家,不僅認真的研習傳統,也不斷的走出去與自然對話,更加善于吸取多方的藝術的營養(yǎng),從而不斷的豐富自己。
他的作品既有對傳統深厚的認知,又有著來自于西方的藝術觀念。所以他的作品既有傳統的筆墨,又有這種來自于油畫的這種淡雅的色彩,從而使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典雅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視覺效果。
中國傳統藝術的發(fā)展離不開像郭慶志這樣一批敢于探索,勤于思考,不斷的沖破固有的這個藝術模式的羈絆,勇往直前的中青年藝術家,他們的身體力行才使得我們中國藝術的發(fā)展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從而讓中國的傳統繪畫立足于世界藝術之旅。好,謝謝。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和組委會成員有:
展覽主辦單位、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黨工委副書記——許勝永 先生
中央黨校辦公室主任——鄭玉亮 先生
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社長——李仁虎 先生
中國文聯辦機關服務局副局長——魏華 先生
中國文史館書畫研究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原常務副會長兼駐會秘書長——蕭玉田 先生
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福建大學博士生導師——林容生先生及夫人阮孝萱 女士
中國美協藝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副編審——賀絢絢 女士
天津畫院院長——范揚 先生
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教授——于洋 先生
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明 先生
北京市民政局原副局長——石懷淼 先生
通州副中心運河商務區(qū)管委會副書記——芮雙林 先生
中國國際商會商品交易市場委員會主席——朱勇毅 先生
內蒙古文史館研究院——白光 先生
本次展覽出品人、北京京徽畫院執(zhí)行院長、內蒙古安徽商會原會長——杜林 先生
本次展覽出品人、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導師、一耕美術館館長——陳一耕 先生
本次展覽總策劃 、清華大學教授——劉懷勇 先生
本次展覽策劃、組委會主任、北京服裝學院特聘碩士生導師——鞠占圃 先生
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北京京徽畫院董事長——許貴球 先生
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北京楓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磊 先生
中國視協藝術家詩書畫委員會副秘書長——尹燕琦 先生
人民大會堂后勤部原主任——李景祥 先生
中國政協雜志社信息聯絡中心副主任——黃海 先生
中國工筆畫學會駐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孫志剛 先生
本次展覽聯合出品人、北京京徽畫院秘書長——杜永 先生
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原秘書長——張亮京 先生
中華文化促進會公共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美術家》雜志社副總編輯——蔡超 先生
展覽協辦單位、貴州王家燒坊酒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子陽 先生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部主任——劉 吉 先生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部——鄒訓精 先生
特地從外地趕來參加今天開幕式的特約嘉賓還有:
天津美院博士生導師——徐 民 先生
深圳書畫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著名畫家——劉繼武 先生
北京京徽畫院副秘書長、陜西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校外研究生導師——周生亮 先生
北京龍博時代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京徽畫院副秘書長——徐博 女士
香河畫院院長——王永泉 先生
北京tata木門董事長——縱瑞源 先生
北京安徽蕭縣商會會長——李勇 先生
北京國瓷會館——武建軍 先生
北京華峰保安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武京奎 先生
北京嘉華大學教授——張亮 先生
國家行政學院客座教授、畫家、學者——魏山開 先生
著名詩人、作家、記者——席立娜 女士
金文藝術館館長——金 文 先生
首都畫院總經理——路忠銀 先生
出席開幕式特約藝術家嘉賓(年齡為序)還有:
中國人大中國畫高研班導師,清華大學專題課程高研班導師——余昌宇 先生
河北美院中國畫高研班導師——陳儒義 先生
中國書畫文化發(fā)展促進會副會長——張培武 先生
安徽建筑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光明 先生
中國大漠山水創(chuàng)作研究院院長——楊永家 先生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畫高研班導師——潘曉云 先生
首都博物館畫院副院長——何三寶 先生
安徽建筑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王良民 先生
北京圣融美術院院長——張津誠 先生
書畫家——高炳山 先生
原人民大學畫院導師——李建軍 先生
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 北京茗墨青初書畫院院長—— 李振海 先生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高研班導師——陶古 先生
中國水墨畫院花鳥畫教學部主任——馬勝利 先生
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崔樹軒 先生
原人民大學畫院導師——騰模 先生
榮寶齋畫院教務處主任、美術館館長——洪大亮 先生
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院長——孫本見 先生
原人民大學畫院書畫高研班導師、安徽美協理事——錢玲萍 女士
中國藝術研究院培訓中心導師——鄭瑰璽 先生
榮寶齋畫院導師、教授——周同祥 先生
榮寶齋畫院名家工作室助教導師、《榮寶齋》雜志原特約編輯——周晶 先生
參加開幕式的特約藝術家、企業(yè)和媒體嘉賓還有:
丁晨光、張 馨、李國超、陳云鵬、杜艷、鮑古風、張麗君、張十瑜、余建華、宋玉、張琴玉、崔玉濱、張軍博、宋長發(fā)、孫良利、黃華斌 、李 廣、饒懷安、劉石藝、肖大平、吳洪祥、單言芳、侯曉峰、王雄熙、蔡金花、高殿霞、沈 青、吳方成、張玖之、尚鵬飛、楊云鶴、石建偉、胡傳梅 、艾 輝 、高 超、張江蓮、翟永慶、徐恩家、唐利中、馬明玥、陳 雷、王曉東、吳良煥、李澤鈺、秦一凡、譚曉東、張恒明、盧建民、付 健、李 課、劉 旭、孔令杰、白 莉、王漢民 、曹中意 、馬衛(wèi)巍、丁帥、鄔明 、李杰、王 東
開幕式后舉辦“郭慶志山水作品學術研討會”
展覽開幕式后舉辦了“郭慶志山水作品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林容生先生擔任學術主持,于洋先生、陳明先生擔任特約學術嘉賓,劉懷勇、陳一耕、鞠占圃、范揚、白光、張津誠、許貴球、杜林、張培武、王光明、陳儒義、潘曉云、王良民、騰模、馬勝利、孫本見、何三寶、李建軍、杜艷、崔樹軒、李國超、鮑古風、周晶、張麗君等嘉賓先后致辭,對郭慶志先生的藝術探索給予高度評價。
開幕式現場
本次展覽聯合出品人、北京京徽畫院執(zhí)行院長、內蒙古安徽商會原會長
杜林先生致辭
杜林先生在致辭中講到:
今天是郭慶志慶祝京徽畫院8周年,在宋莊舉行的一次個人作品展,剛剛看過慶志展覽的這些作品,對照8年前在中國軍事博物館,京徽畫院的首展變化很大,讓我感慨京徽畫院在北京8年的發(fā)展,8年來京徽畫院沿著學術、傳承、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理念,秉承推陳出新傳播發(fā)展的根本,8年來京徽畫院先后在北京、內蒙古、江蘇、安徽、青海、甘肅、山西等多地舉行多型書畫展活動,這8年京徽畫院始終堅持藝術為人民的發(fā)展理念,服務于藝術家,為中國的文化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成為文化交流的先行者,民族文化、區(qū)域文化、交流發(fā)展的推動者,這份誠意離不開京徽畫院強大的包容性,也離不開來自各界同仁的支持與付出。
正如今天在座的各位,在每逢盛世一定躬身親臨的老朋友,也有相逢即相知的新朋友,正是源于你們的信任和支持,才讓京徽畫院這8年走出了厚重與深度,這其中不得不感謝今天的主角郭慶志先生,也正是因為我們的常務副院長郭慶志先生,在北京主持京徽畫院日常工作的他,為工作付出了很大的精力。
在這幾年來不斷進行突破,挑戰(zhàn)自我,讓我們感受到郭慶志這些年明顯的學術有容,不斷精進的勢頭,通過他創(chuàng)作生動自然的山水畫,寧靜的接近荒涼的世界,可以被親切而生動的自然山水感動,默默生長出一叢召喚于生命的力量,呈現出紙上山水所具有的文化,此時具備無我、無界、道法自然的中國繪畫精髓,這是作為一位優(yōu)秀青年畫家可以走向更高、更遠藝術的高峰必備元素。
今天在北京舉辦的山水畫展,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檢閱與認可,繼續(xù)潛心奮進、砥礪前行。祝賀畫展圓滿成功,也祝愿京徽畫院成立8周年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輝煌。
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闔家幸福,祝郭慶志畫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中國美協藝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副編審
賀絢絢女士致辭
賀絢絢女士在致辭中講到:
郭先生是從安徽走出來的青年畫家,當然他說自己已經不再年輕,可能定義成中青年更準確一點,但從他的作品里面,還是可以看得到年輕人的那股沖勁,那種山水畫發(fā)展的各種可能,這是藝術生命力年輕的原因所在。剛才我提前來到展廳,認真欣賞了郭先生的每一幅作品,所以正好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感性的認識。
在郭先生的作品里面有三點比較打動人:
第一,從傳統來,既傳統又當代,又有所演繹,能夠從傳統中跳出來,但又沒有出離傳統,這樣的面貌讓人耳目一新,所以林容生老師特別為展覽提寫了展覽的題目,叫做山水演繹,我想演繹是本次展覽的關鍵詞。
第二,郭先生的畫賞心悅目,他的作品具有很好的觀賞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二樓觀看小幅的作品,就連他小幅的作品也非常生動有趣,我想這是能讓觀眾看上去非常逾越的重要原因。這里特別建議在場的收藏家多多關注他的作品。早年我在美術雜志工作當編輯,現在在中國美術家協會的藝委會工作處工作,所以經常和藝術家做一些展覽的組織評選工作,在很多中國美協組織的展覽評選活動中,其實有許多山水畫,要么是過于模糊(學古人),要么是程式化,也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讓評委認可他的學術高度,所以常常讓評委感覺到很無奈,一樣的作品太多了。所以在郭先生的畫里,可以看到的更多是他自己一個很獨特的表達,這個表達是非常抒情性的,甚至是比較浪漫的表達,
第三,畫如其人,郭先生的作品非常灑脫,也很天然,我想大家對郭先生比我了解更多,他對傳統是有認真的研習,從他的作品里面我們也看到幾位老師對他深深的影響,包括在座的林老師等等,可謂是轉益多師、勤耕不輟,但是難得的是老師本身的成就并沒有束縛住他多維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空間,他對當代山水畫表現的探索,當代水磨的意味都很強烈,也有自己非常獨到的語言,所以這是他創(chuàng)作非常難得的一點,也是打動我的地方。
他的灑脫讓我想起《論語》里面的游于藝,希望他能夠在很自在的狀態(tài)下繼續(xù)向前,創(chuàng)作豐收,再次祝賀。
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福建大學博士生導師
林容生先生致辭
林容生先生在致辭中講到:
首先祝賀京徽畫院8周年,因為京徽畫院是一家民營的畫院,能夠在北京經過8年的歷程,逐漸走向更加成熟,這幾年舉辦了很多活動,這當中跟郭慶志的具體工作分不開。
剛才說到慶志的展覽,大家都習慣的會表示祝賀,我有時候想這個展覽大家習慣去祝賀,那么到底祝賀什么?像最重要的還是畫家的展覽,他把自己在一段時間之內的創(chuàng)作成果,以這樣一種方式呈現給大家,這是需要勇氣的,這個過程也讓我們看到一個畫家在創(chuàng)作上所有的投入和思考。拿出這么一個展覽,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容易、不簡單的成果匯報,這種勇氣值得祝賀。
當然因為慶志是我的學生,這幾年也能夠看到他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不斷地在表示手法上,在技法的創(chuàng)新和生活的體驗等方面都進行了很多詮釋,也取得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如果是從觀眾的角度來說,這些成果固然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但我也希望在閱讀他作品的時候,作為老師更希望能夠從中發(fā)現、去看到還有什么可以繼續(xù)發(fā)展、繼續(xù)深入、繼續(xù)提升的地方。
從這點來講,舉辦一個展覽我們也要感謝作者給大家提供這么一個機會,大家一個是可以相聚一起,另外是可以認真研究創(chuàng)作探討學術,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可以更好的進行一些學術上的交流。
所以說感謝郭慶志給我們提供了這么一個機會,也感謝到場的各位嘉賓,祝大家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中國文史館書畫研究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原常務副會長兼駐會秘書長
蕭玉田先生致辭
蕭玉田先生在致辭中講到:
承蒙郭慶志先生的盛情邀約出席他的開幕式,并讓我講幾句話,對于我來說是既高興又有幾分忐忑。高興的是,慶志先生順應盛世修文、天地人和的大背景,傳承傳統、立足生活、銳意創(chuàng)新、自成一格、層樓更上,我們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他的新探索和新成就。忐忑的是,我現在已接近老年癡呆,說話有些顛三倒四、雜七雜八的,怕講不到點子上,講不出條理也沒有什么深度,但是看到慶志的作品,我還是很有感觸,所以還是要講幾句,一個是體會,一個是對展覽致以祝賀。
忠心祝福郭慶志先生的山水演繹畫展圓滿成功,同時也借此機會,向8歲華誕的京徽畫院致以祝賀,祝京徽畫院天天向上、翰墨生輝!
我與京徽畫院結緣于6年前,當時與京徽畫院合作在炎黃藝術館舉辦了當代工筆畫名家邀請展,作為操持人,我也榮幸跟杜林院長、郭慶志先生結成了好朋友。
慶志先生當時有三幅作品都與春和雨有關,當時的作品也像春雨一樣滋潤、迎澤、氤氳、不染,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看今天的展覽我們又看到慶志先生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上的發(fā)展,作品又呈現出新的面貌,讓人耳目一新,我想這應該是與郭慶志先生的生長經歷和從藝經歷有關,慶志是徐懷地域的蕭縣人,徐懷底蘊很深,文風極盛,尤其是書畫界,應該說是大師巨匠輩出,遠的不談,近現代就有王子云、李可染、劉開渠、蕭龍士等,應該說是馳譽海內外。
我去過蕭縣,對蕭縣也略知一二,蕭縣書畫的風氣很濃。慶志生長在蕭縣是得天時、地利、祥人和。他在江徽文化的任責和蘇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自己的畫風。成名之后有了一定的成績,嶄露頭角,又北上進了北京,有幸得到了林容生先生、劉懷勇先生的教誨、提攜、輔導,這樣他就把蘇淮閩的秀潤和京津冀的雄渾完美的結合到了一起。
畫中見到了南秀,也看到了北雄,他所畫的山水已經脫離了自然山水,應該說他是以意賦象,對自然物象、自然山水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和闡釋,化為筆下的意象山水。我特別注意到他在構圖、筆墨,特別是在皴法上有很多初心。
我方才簡單的記了幾個作品,有的是用沒骨的方法渲染,還有一種是用行云流水般的皴法自然天成、自然成章,用筆非常順暢,似乎是脫胎于披麻皴,但又跳出了傳統,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披麻皴,這種自然流暢的文筆倒叫我想起了《雨花石》,這是一種獨創(chuàng),也讓我聯想到了傅抱石先生獨創(chuàng)的抱石皴,他以這樣獨創(chuàng)的勇氣開創(chuàng)自己的新天地、新筆墨。在構圖上,比方說我看青山多嫵媚,就把女人體和山水結合起來,還有昇祺駢福那種構圖方式是全新的,這種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當然,我想他還在繼續(xù)探索,他的技法雖然新,但還有待淬煉,有待升華,有待完善。比方說《為國卷義》,在繪畫性和工藝性中,應該勘定一個界限,增強繪畫性,但是我相信他這樣不斷地探索,探賾鉤深,一定會在意圖上行穩(wěn)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我祝他早日登上高峰,謝謝大家。
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教授
于洋先生致辭
于洋先生在致辭中講到:
今天非常高興受邀參加本次郭慶志先生的展覽,同時也是京徽畫院成立8周年的慶典,所以今天見證這樣一個活動,并且比較系統的來看郭慶志先生近年來這些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很有收獲。
剛才蕭玉田老師已經講得非常全面,并且對于這些作品已經有了生動精準的評價,看了這些畫之后,我也很有心得,因為以往也看過郭老師的作品,也參與過京徽畫院的活動,本身在郭慶志先生的作品里,既顯現出傳統的山水的某種圖式和色彩的方法,同時又有著現代構成和當代意趣在他的畫面中,這點跟京徽畫院的地域性相關。
記得在2018年蕭縣還在中央文書館書畫院做過一次龍城畫派的研討會,還是由我主持的,所以我知道蕭縣歷史上涌現出很多的名家,有著這樣一個沃土,我想郭慶志先生從傳統中走來,到了北京之后有師從像林容生、劉懷勇先生這些大家,我想本身對于他的滋養(yǎng),對于藝術的建構非常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他的畫面里我們既能感受到傳統青綠山水清雅的意趣,實際上他又強化某種當代性的品格。在6月2日,習總書記參觀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之后,做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座談會(文化傳承發(fā)展的座談會),這里面特別講到,今天如何建構中華文明新的形態(tài)。
今天看到郭慶志先生的作品,我覺得他的畫一方面守正創(chuàng)新,從傳統的青綠之中走來,并且強化色彩的對比,強化章法構成的味道,另一方面這些作品也正反映了新時代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在家園的生活、在綠水青山,在都市生活中的新發(fā)展、新變化,這也正是以筆墨丹青來呈現新時代、新生活一個很好的窗口,所以在今天也非常高興看到這個作品,跟各位領導一起見證這個時刻,也祝賀京徽畫院成立8周年與郭慶志先生的本次展覽圓滿成功。
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陳明先生致辭
陳明先生在致辭中講到:
非常高興參加京徽畫院8周年的成立和郭慶志先生的山水畫展。我跟郭先生是老鄉(xiāng),他的老家蕭縣是非常著名的書畫之鄉(xiāng),出了很多大家,在當代也有很多活躍于中國國畫領域的藝術家,郭先生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前面幾位先生談的對他山水藝術的成就和藝術風格,語言的評價我都是十分認同的,我也有相同的感受。
看郭先生作品的細節(jié)、筆墨語言,總能感受到傳統筆墨的規(guī)范,但是遠看他的作品,又似乎與傳統的不太一樣,其中的原因可能他是以傳統的筆墨語言,與當代的語言繪畫圖式和色彩,來構建他自己心目當中山水的景像或者山水的圖景,林老師給他的提字特別合適(山水演繹),我覺得它是把傳統山水的各種元素打散,之后重新組合、重新演繹,也具有自己個性的山水風格。在當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當中,急需要面臨傳統山水當代性轉化的背景下,郭慶志先生的山水畫探索很具有現實價值和實踐意義。
在這里我祝愿圓滿圓滿成功,同時也祝京徽畫院的發(fā)展越來越好,謝謝大家!
本次展覽總策劃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導師
劉懷勇先生致辭
劉懷勇在致辭中講到:
首先介紹一下郭慶志,在十年前我們在清華大學的高研班上是第一次見,郭慶志的勤勉努力是值得所有的同道贊賞和學習的,他那個時候還工作,晚上回來很晚,回來12點的時候還能繼續(xù)畫到早上的五六點鐘,這種精神也值得大家學習。
今天的畫展感覺很欣慰,在宋莊的藝術區(qū)大家不能小瞧,它容納全國優(yōu)秀的畫家,今天到場的最少有170位中國美學會員,所有的畫展不會到那么多美協會員,不是人多的問題,這些美協會員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畫家,會把今天展覽的信息分散到全國各地,這也是藝術區(qū)的優(yōu)勢所在。
切入主題,我們評判一張作品不說它好不好,藝術作品實際上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高級與不高級之分,評判高級不高級有四個元素:
一,語言塑造。
二,物象塑造。
三,構圖塑造。
四,意韻塑造。
郭慶志的作品從語言塑造上講,不管畫什么,離不開語言,哪怕寫小說或唐詩宋詞,還是離不開語言。來看郭慶志的語言塑造,2023年和去年有著天壤之別,里面的差距太大了,今年幾個月畫的畫自由自在,語言跨入了一個很自在、圓潤、熟練的一種技術語言,西方構成的東西也是需要和諧和統一,他的畫里是和諧和統一的,他的塑造方法已經不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塑造方法了,一定要允許這種存在,中國畫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可能就在他們身上,文人畫必須是中國傳統文人的情懷。如果有文人的情懷,那么畫文人畫就挺好,努力的向傳統里深挖,感覺一點都不保守,我還是當代的,因為人和情懷是當代的,但文化底蘊和愛好是傳統的,這跟當代不矛盾,我還是喜歡梅蘭竹菊,你還是喜歡黑白灰,它倆不矛盾。
郭慶志給我們塑造一種迷幻的審美,現實與非現實的空間塑造,他把山水弄到女人體上去了,相由心生,如果我把山水畫到父親身上去,那肯定更好了,山水是很厚重的一種情懷,他畫到女人體上是一種浪漫的情懷,這與他自己的情懷有關系,我反而看他畫這種人體的山水畫最自在、舒服,當然有他具像的形狀時,剛才有老師說可能不雅。
什么是現代?現實與非現實的重疊組合,這是我們在過程中的摸索和探索,老祖宗也有,看敦煌壁畫時,不要想著一這么畫就是創(chuàng)新,在1000年前的時候已經有過了。只有筆墨的傳承、語言塑造,對真善美的訴求和追求,是中國畫傳統文化的根脈,這點郭慶志保存的非常好,2023年的線條書寫性非常舒服。2022和2023年一年的跨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好。
第三,傳統無分新舊,問題在觀念。郭慶志的創(chuàng)作在傳統語言、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植入自己對時代的理解,所以他的作品是自己的,也是時代的,他能被時代所理解,他的繪畫拿出來,小年輕都喜歡。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已經不是中國畫的全部,郭慶志走了一條畫家畫的畫,他是一個畫家。
第四,萬般的創(chuàng)新理念都需要語言的塑造支持,也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的基礎,語言塑造、物象塑造、形式塑造都是技法的范疇。郭慶志歷經十幾年的學習和探索,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良好的榜樣,那就是不丟失優(yōu)秀的中國畫文脈,又能獨辟蹊徑,走出自己的路子,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
我們老強調當代的畫家缺少文化,在技法的學習和繼承上遠遠不夠,唐詩宋詞是中國畫真正的大寫意。當代畫家不是在文化上的缺失,是在技法上遠遠沒解決,值得我們深思。
提三點建議:
一,注重形式塑造的同時,避免過度裝飾與工藝化。
二,在技法語言處理上,更接近于自然與自帶的塑造處理。保留書寫與生宣曼妙的升級,為什么中國人喜歡生宣?為什么在生宣上畫寫意?就是宣紙的曼妙和不可預設的效果,是中國寫意繪畫所青睞的地方。
三,中國畫的留白與玄虛,是形而上哲學的意造,而不是塑造。在自己的繪畫創(chuàng)作當中,如何把這些東西留下?是我們優(yōu)秀傳統的根脈,不會丟失。祝郭慶志展覽圓滿成功。
本次展覽出品人、一耕美術館館長、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產業(yè)工作委員會副會長
陳一耕先生致辭
本次展覽主人公
郭慶志先生致答謝詞
展覽主辦單位、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黨工委副書記
許勝永先生宣布展覽開幕
本次展覽策劃、一耕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燕郊藝術中心藝術館館長
邢 之先生主持展覽開幕式
學術研討會
本次展覽策展人、一耕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燕郊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藝術館館長
主持人 / 邢之先生
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福建大學博士生導師
學術主持 / 林容生先生發(fā)言
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教授
于洋 先生
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特約學術嘉賓 / 陳明 先生
教育家、清華大學教授
本次展覽總策劃 / 劉懷勇 先生
一耕美術館館長、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導師
展覽出品人 / 陳一耕 先生
北京服裝學院特聘碩士生導師
本次展覽策劃、組委會主任 / 鞠占圃 先生
天津畫院院長
范揚先生發(fā)言
內蒙古文史館研究院
白光先生發(fā)言
北京圣融美術院院長
張津誠先生發(fā)言
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北京京徽畫院董事長
許貴球先生發(fā)言
本次展覽聯合出品人、北京京徽畫院執(zhí)行院長、內蒙古安徽商會原會長
杜林先生發(fā)言
安徽建筑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王光明先生發(fā)言
榮寶齋畫院工作室導師、教授
張培武先生發(fā)言
河北美院特聘教授
陳儒義先生發(fā)言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畫高研班導師
潘曉云先生發(fā)言
安徽建筑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
王良民先生發(fā)言
原人民大學畫院導師
騰模先生發(fā)言
中國水墨畫院花鳥畫教學部主任
馬勝利先生發(fā)言
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院長
孫本見先生發(fā)言
首都博物館畫院副院長
何三寶先生發(fā)言
原人民大學畫院導師
李建軍先生發(fā)言
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高研班導師
杜艷女士發(fā)言
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研究員
崔樹軒先生發(fā)言
安陽師范學院客座教授
李國超先生發(fā)言
中國文聯專家?guī)鞂<?/span>
鮑古風先生發(fā)言
榮寶齋畫院名家工作室助教導師、《榮寶齋》雜志原特約編輯
周晶先生發(fā)言
中國美協會員、京都青花館執(zhí)行館長
張麗君女士發(fā)言
郭慶志先生致答謝詞
展覽交流
采訪合影
蕭玉田先生接受采訪
林容生先生接受采訪
白光先生接受采訪
劉懷勇先生接受采訪
范揚先生接受采訪
洪大亮先生接受采訪
鞠占圃先生接受采訪
陳一耕先生接受采訪
孫本見先生接受采訪
李建軍先生接受采訪
騰模先生接受采訪
陶古先生接受采訪
周同祥先生接受采訪
李國超先生接受采訪
吳洪祥先生接受采訪
周晶先生接受采訪
郭慶志先生接受采訪
簽到
學術指導單位
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
中央美院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
燕郊國家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社會事務辦公室
北京京徽畫院
承辦單位
燕郊藝術中心
一耕美術館
時代鑒藏(北京)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北京楓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北京靚涌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北京廣彩瓷博物館
燕郊藝術中心藝術館
國家畫院(臨安)創(chuàng)作基地
龍博中海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京都青花館
阿紅影音工作室
貴州王家燒坊酒業(yè)有限公司
學術主持:林容生
總策劃:劉懷勇
策 劃:鞠占圃
出品人:楊平飛、杜 林、杜 永
策展人:邢 之、許貴球、高磊
執(zhí)行策展:高飛、孫藝晨
展覽統籌:楊 松
展品統籌:閆東亮
學術推廣:張一念
市場推廣:龐元松
場館陳設:李屹東
設 計:高 山
制 作:王天生
活動時間、地址
開幕時間:2023年6月4日下午3:00
展覽時間:2023年6月3日——6月10日
展覽地址: 一耕美術館(北京市通州區(qū)宋莊鎮(zhèn)東軸斜街與徐宋東五街交叉口)
前 言
孔子有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國山水畫寄托對天、地、人和的認識及藝術化的表達方式,追求至靜至遠,調和天人。古以“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蘊含著很高的東方哲學與美學理念;當代的山水畫從文人雅士自娛的小天地,邁向謳歌新時代、新氣象,反映現實生活的大境界。當今中國畫壇在兼容并包的美術生態(tài)下,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空間進一步拓展,觀念、表達等愈發(fā)多元,山水畫畫壇呈現出繽紛多彩的面貌,名家輩出。
2023年伊始,一耕美術館推出“水墨敘說”系列展覽,以“一耕美術館”為展示、學術平臺,以《水墨敘說》為學術品牌。擬以山水畫展、人物畫展、花鳥畫展、書法篆刻展作為主題,分專題展覽,最后合輯四冊出書。以學術引領展覽,借展覽促進學術,希望通過學術與展覽的相輔相成而成就更多的可能。同時也試圖通過一耕美術館這一個展覽平臺,搭建藝術與市場的橋梁,推介具有學術價值的藝術作品和富有潛質的新生代藝術家。在突出時代精神的同時,強調堅守中國書畫水墨韻味與筆墨語言的正統風范和寫意精神。彰顯中華審美風范的正大氣象,表現新時期的人文精神風貌和文化精神,積極開拓中國畫的新境界。
3月29日,“水墨敘說”系列展覽(山水篇):“澄心明境”·中國山水畫名家學術邀請展盛大開幕。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前輩、中堅、新秀共聚一堂,共襄一場好山好水的雅會。并特別邀請榮寶齋副總經理、榮寶齋畫院院長、國家畫院研究員、著名山水畫家、學者唐輝先生作為學術主持并題寫展標。在唐輝院長的學術指導下,展覽組委會共遴選邀請60余位在山水畫領域卓有成就的畫家參展,力圖呈現中國傳統山水精神在當代多元藝術語境下的價值重構與圖式嬗變,充分展現藝術家在不同語境下的思考與應對。更本著一種開放、包容的學術精神聚焦中國當代山水畫,深入思考中國當代山水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新課題。
在“水墨敘說”系列展覽(山水篇)圓滿舉辦的基礎上,本月,我們繼續(xù)推出山水畫名家的個案研究系列展覽“山水演繹——郭慶志山水作品展”。郭慶志先生作為當代山水畫領域卓有成就的畫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通過此次展覽展出的近百幅作品,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始終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核心思想,那就是通過自己極其詩意化的山水畫語言表達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表達中國人對“天地人和”的理想追求 將個體哲思與詩意追求同時代生活、社會歷史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轉化相結合,以‘我’觀照外物,更加有意識地加強作品中的人文屬性,精神訴求。
同時此次展覽也是我們策劃團隊推出“藝道初心”當代中國畫名家個案系列研究展中的重要一場邀請展。本次展覽策劃圍繞郭慶志先生和他的藝術實踐展開:學術體系梳理、推廣,畫冊出版,展前學術專題訪談,展覽組織策劃呈現、展覽作品市場推廣、以及今天的展后學術論壇等幾方面工作。
我們的策劃初衷,第一,是梳理推廣其學術思想。第二,是為時人和后人研究其美學傳承、語言體系提供索引參照。第三,是通過一系列板塊的策劃推廣把郭慶志先生的作品推給當下更有實力的收藏和資本金融機構,完善構建其市場體系。第四,是通過對郭慶志先生藝術個案的研究,在推廣郭慶志先生的美學傳承、語言體系基礎上繼續(xù)弘揚中國山水繪畫的精神。為新時代文化語境中的“中國畫現當代發(fā)展轉型”和“中國式的繪畫體系”構建提供個案參照,積極開拓中國畫的新境。
這批展覽作品兼具傳統性、學術性和時代性,值得深入關注和研究,展覽將特別舉辦專題學術研討會,對郭慶志先生的藝術繼續(xù)深入研討梳理挖掘。為中國山水繪畫語言的探索提供思路和參照。
此次展覽的如約舉辦,非常感謝林容生先生的學術主持,劉懷勇先生和鞠占圃先生的策劃指導,陳一耕先生、杜林先生、杜永先生的聯合出品,同時也感謝各主辦、承辦、協辦和指導單位的參與,也特別感謝我們美術館策展團隊的各項高水平籌備工作和到場諸位嘉賓的支持。
恰逢京徽畫院八周年慶典,再次預祝此次展覽圓滿成功舉辦!
邢 之
策展人
一耕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
林容生先生題寫展覽標題
山水演繹——郭慶志山水作品集
老師簡歷
郭慶志
Guo Qing Zhi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安徽省美術家協會藝委會委員、安徽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京徽畫院常務副院長、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攝影家協會會員。